by bluefighter
情人節的晚上
用抽菸治療傷風
辣椒這味藥的難處在於—
鼻塞與喉痛不能兩全!
沉鬱黏滯的李歐納科恩
反覆呢喃︰
I’m Your Man…
Everybody Knows!
死海軟泥的渦漩
誰比誰更深,更深的下沉
不甜蜜的溫存
?滅
便亮起滿屋星星熒青鬼火︰
髑髏、棺槨、十字架、
一輪露齒獰笑扭曲滿月。
軟泥海藻漫漶的鼻喉之間
另一種形狀的共鳴腔
兔子對月引吭︰ 一曲
空空重重 朦朦朧朧
惶惶惘惘茫茫
的宮商角徵羽
月影駭走黑空裡的浮雲—
誰比誰更適宜人間居留!
星期六, 2月 19, 2005
失去 -- supernova 新解
by supernova
嗨
我無意跟上面大家的大作比美哩,只想說說自己對這主題的"另類"想法.(不是要寫作文) 其實也部份反應了我對人生的看法.我們都"還算"年輕嘛, 可以多交流對人生的體驗, 畢竟大家都希望未來的人生豐富有趣.
.....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可能對事物逝去而感傷, 也可能為人際的變遷而感慨. 對我來說, 失去就是失去了, 沒有什麼得與失相對, 禍福相依的二元論,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等等都像是心靈的瑪啡. 像是世故的大人給少不更事小孩的安慰跟謊言.
宜蘭的好山好水, 若是為了建高爾夫球場而過度開發了,那一片的美好林地, 都將是過往, 任憑你再怎麼重新栽種林地, 那也回不到原來的翠綠.同樣的, 更令人感傷的. 近親的逝去, 永遠都回不來了. 是的, 你可以在陽台的一角找到他澆花的背影, 在唱機裡無窮多遍的聽著他的聲音, 但是你永遠也不能牽著他的手, 或著深深的擁抱他了, 真的, 都不行! 因為失去就是失去了.
人生說起來多麼的令人感傷啊....... ............
........夜闌風靜欲歸時,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人生雖感傷.但我也絕非宿命論者.
東坡讓我知道, 原來別離失去也可以是那麼的平靜 "一江明月碧琉璃". 但更積極的是, 原來失去可以是一種失去的"心安理得". 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勇往前進. 結果交給天命. 如果價值是孝順比事業重要 在親人生前努力盡孝, 即使失去了 雖有不捨,也知道這是大自然的常態 ,人之終將一死, 因為盡心盡孝, 即使工作上在此時進度停滯.也不覺得是有所損失.反之若價值是事業比孝順重要, 即使你盡心盡孝, 還是會為了工作上在此時進度停滯, 而有所失落. 會讓人感到痛的失落, 原因無它,只因內在淺意識的價值觀裡 ,已經覺得那比較重要.如果你覺得你已經做得很多了,還是看到你不想看到的結局,要不然就要導正價值觀的順序, 要不然就是還未看破天命.
我認為當我們為失去某些東西而感傷時.千萬不要再妄想或安慰自己可以在另一方面有所得.因為這又會陷入得失的圈套裡, 當寄望有所得的那一部份哪天又消失了.又將陷入這二元的泥沼裡, 無法自拔.
有所求, 當然就可能求不得. 就算得, 違背自己的價值觀, 不"心安理得", 也難保永遠. 生命是累積的過程, 只有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勇往前進. 結果交給天命. 才能在生命不可預期的階段開花結果. 王國維三階段論說得極好. 當我們為了遠歸的故人, 登高望盡天涯路, 終會知道那原來就在自家燈火闌珊處的人最該讓人思念. 得失不在事件本身 ,倒反是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失去的故人, 倒讓我們看到身旁的擁有.假設東坡沒有"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價值觀, 堅持回去騎馬,他也看不到, 雨後山頭陽光的斜照呢(搞不好, 還有彩虹哩).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永往直前, 即使失去了, 我們也會俯仰無愧.
在我看來, 最偉大的還是東坡: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絕對不是東坡失去知覺. 而是洗盡鉛華的結晶. 外頭的陽光或驟雨都無所謂了, 因為他心中自有準繩. 事情是得是失也無所謂了, 因為"何仿吟嘯且徐行", 凡事盡其在我,
但也謙卑的看到
個人在大自然裡的渺小. 生命至此,
任多少個王安石, 多少個烏臺詩案, 也奈他不何.
嗨
我無意跟上面大家的大作比美哩,只想說說自己對這主題的"另類"想法.(不是要寫作文) 其實也部份反應了我對人生的看法.我們都"還算"年輕嘛, 可以多交流對人生的體驗, 畢竟大家都希望未來的人生豐富有趣.
.....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可能對事物逝去而感傷, 也可能為人際的變遷而感慨. 對我來說, 失去就是失去了, 沒有什麼得與失相對, 禍福相依的二元論,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等等都像是心靈的瑪啡. 像是世故的大人給少不更事小孩的安慰跟謊言.
宜蘭的好山好水, 若是為了建高爾夫球場而過度開發了,那一片的美好林地, 都將是過往, 任憑你再怎麼重新栽種林地, 那也回不到原來的翠綠.同樣的, 更令人感傷的. 近親的逝去, 永遠都回不來了. 是的, 你可以在陽台的一角找到他澆花的背影, 在唱機裡無窮多遍的聽著他的聲音, 但是你永遠也不能牽著他的手, 或著深深的擁抱他了, 真的, 都不行! 因為失去就是失去了.
人生說起來多麼的令人感傷啊....... ............
........夜闌風靜欲歸時,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人生雖感傷.但我也絕非宿命論者.
東坡讓我知道, 原來別離失去也可以是那麼的平靜 "一江明月碧琉璃". 但更積極的是, 原來失去可以是一種失去的"心安理得". 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勇往前進. 結果交給天命. 如果價值是孝順比事業重要 在親人生前努力盡孝, 即使失去了 雖有不捨,也知道這是大自然的常態 ,人之終將一死, 因為盡心盡孝, 即使工作上在此時進度停滯.也不覺得是有所損失.反之若價值是事業比孝順重要, 即使你盡心盡孝, 還是會為了工作上在此時進度停滯, 而有所失落. 會讓人感到痛的失落, 原因無它,只因內在淺意識的價值觀裡 ,已經覺得那比較重要.如果你覺得你已經做得很多了,還是看到你不想看到的結局,要不然就要導正價值觀的順序, 要不然就是還未看破天命.
我認為當我們為失去某些東西而感傷時.千萬不要再妄想或安慰自己可以在另一方面有所得.因為這又會陷入得失的圈套裡, 當寄望有所得的那一部份哪天又消失了.又將陷入這二元的泥沼裡, 無法自拔.
有所求, 當然就可能求不得. 就算得, 違背自己的價值觀, 不"心安理得", 也難保永遠. 生命是累積的過程, 只有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勇往前進. 結果交給天命. 才能在生命不可預期的階段開花結果. 王國維三階段論說得極好. 當我們為了遠歸的故人, 登高望盡天涯路, 終會知道那原來就在自家燈火闌珊處的人最該讓人思念. 得失不在事件本身 ,倒反是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失去的故人, 倒讓我們看到身旁的擁有.假設東坡沒有"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價值觀, 堅持回去騎馬,他也看不到, 雨後山頭陽光的斜照呢(搞不好, 還有彩虹哩).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永往直前, 即使失去了, 我們也會俯仰無愧.
在我看來, 最偉大的還是東坡: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絕對不是東坡失去知覺. 而是洗盡鉛華的結晶. 外頭的陽光或驟雨都無所謂了, 因為他心中自有準繩. 事情是得是失也無所謂了, 因為"何仿吟嘯且徐行", 凡事盡其在我,
但也謙卑的看到
個人在大自然裡的渺小. 生命至此,
任多少個王安石, 多少個烏臺詩案, 也奈他不何.
星期日, 2月 13, 2005
失去 -- by Elena
by Elena
失去(共襄盛舉篇)
朋友們! 讓我們為失去乾杯吧!人生的失去與獲得如同去超市買最愛的果汁牛奶。你可能因期限問題而失去或因品嘗消化而最終失去,如果你因此不肯購買,那麼你根本失去了"失去"的大好機會。活者,就是品嚐一連串失去的滋味。
如果你選擇繼續活著,你將充分體會失去青春的感覺。但是,難道你不想活著看到自己的偉士牌摩托車升級為義大利名汽車設計師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設計的Matiz房車? 難道你不想活著看到失業後的自己創造另一波更有意義的事業高峰? 難道你不想活著看到失戀後的自己尋覓到更成熟體貼的新歡? 你到你不想活著看到台灣從代工王國轉型為創意產業島國? 而這一切都是在失去青春中建構的ㄚ!
然而,總有人為失去掉眼淚。這眼淚實在應該是喜極而泣ㄚ! 人生的重點並非在失去,而是得到!因為沒有得到就沒有失去。得到越多失去越多! 所以, 一連串失去的人生將是豐碩的人生。
最後,如聖經所言"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到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 朋友們!讓我們為失去乾杯吧! 我們失去越多表示得到越多,最終也將"得道"!
失去(共襄盛舉篇)
朋友們! 讓我們為失去乾杯吧!人生的失去與獲得如同去超市買最愛的果汁牛奶。你可能因期限問題而失去或因品嘗消化而最終失去,如果你因此不肯購買,那麼你根本失去了"失去"的大好機會。活者,就是品嚐一連串失去的滋味。
如果你選擇繼續活著,你將充分體會失去青春的感覺。但是,難道你不想活著看到自己的偉士牌摩托車升級為義大利名汽車設計師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設計的Matiz房車? 難道你不想活著看到失業後的自己創造另一波更有意義的事業高峰? 難道你不想活著看到失戀後的自己尋覓到更成熟體貼的新歡? 你到你不想活著看到台灣從代工王國轉型為創意產業島國? 而這一切都是在失去青春中建構的ㄚ!
然而,總有人為失去掉眼淚。這眼淚實在應該是喜極而泣ㄚ! 人生的重點並非在失去,而是得到!因為沒有得到就沒有失去。得到越多失去越多! 所以, 一連串失去的人生將是豐碩的人生。
最後,如聖經所言"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到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 朋友們!讓我們為失去乾杯吧! 我們失去越多表示得到越多,最終也將"得道"!
失去 -- by 漢峰
by 漢峰
「得」與「失」(或「擁有」與「失去」)通常讓我們在概念上聯想到「成」與「敗」,在情感上激起「喜悅」與「悲傷」的二極對立。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會選擇失去,都希望能保有成功的喜悅之感。可是如果仔細審思,得失之間似乎無法完全截然二分,甚至得失也只是我們對於事物的觀感,體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致;換言之,得失並非絕對的,而端視我們如何處理與理解事物的態度,因而是相對的,這即是「賽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真諦。
當然,就某個角度而言,人生難免失去,難免會有哀傷落寞之感,因此,如何轉化悲傷為力量,化消極為積極,正是人生重要的課題之一。我們常在社會新聞事件報導中,看到男女處理感情分手事件的悲劇不斷上演,一段原本恩愛的情侶卻在分手的當下形同末路甚至相互毀滅,實在令人不勝欷噓。我認為,他們都太過執著於得到才是幸福的迷思之中。一段一方已經沒有感情的伴侶,就算最後勉強結合,這種看似擁有實則失去對方的心的狀態,是無法持續而擁有幸福的。我認為適當的心態應該是,檢討這段感情不在的原因,積極祝福對方與期許自己皆能夠尋找另一段合適的開始,進而更為珍惜未來每一刻的感情交流;這種看似失去,實則擁有未來無限可能,甚至更為珍惜的心態,正是「失去」所給予我們的積極意義之一。
上述例子的得失畢竟是停留在個人的階段。我們常見到許多人投身義工,無怨無悔地幫助別人,甚至出錢出力地身體力行,積極實踐。就某種角度而言,他們失去賺錢享受的機會、失去部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失去自己培養某些興趣的悠閒時光等等;但是,我相信,他們從化小愛為大愛,化個人之失為眾人之得的舉動中,所獲得的心靈滿足絕非平凡的我所能感受與想像,這種心靈幸福的滿溢,正是「失去」所給予我們的另一積極意義,這也正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積極實踐。
「失去」及其伴隨的感傷給予我們轉換心態,積極面對與珍惜未來的機會,也正因為這樣的刺激,我們才會重新思考擁有的意義。如果過渡沈溺於悲傷的氛圍中,不但無助於我們邁向未來,反而使我們原地踏步,久久不能自拔;如此無非是辜負「失去」所給予我們積極轉化的機會。得失的相對性唯有在不斷體驗的人生中,我們才能發現「失去」所隱含的積極光明面,如此才能累積為珍貴的人生智慧。
「得」與「失」(或「擁有」與「失去」)通常讓我們在概念上聯想到「成」與「敗」,在情感上激起「喜悅」與「悲傷」的二極對立。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會選擇失去,都希望能保有成功的喜悅之感。可是如果仔細審思,得失之間似乎無法完全截然二分,甚至得失也只是我們對於事物的觀感,體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致;換言之,得失並非絕對的,而端視我們如何處理與理解事物的態度,因而是相對的,這即是「賽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真諦。
當然,就某個角度而言,人生難免失去,難免會有哀傷落寞之感,因此,如何轉化悲傷為力量,化消極為積極,正是人生重要的課題之一。我們常在社會新聞事件報導中,看到男女處理感情分手事件的悲劇不斷上演,一段原本恩愛的情侶卻在分手的當下形同末路甚至相互毀滅,實在令人不勝欷噓。我認為,他們都太過執著於得到才是幸福的迷思之中。一段一方已經沒有感情的伴侶,就算最後勉強結合,這種看似擁有實則失去對方的心的狀態,是無法持續而擁有幸福的。我認為適當的心態應該是,檢討這段感情不在的原因,積極祝福對方與期許自己皆能夠尋找另一段合適的開始,進而更為珍惜未來每一刻的感情交流;這種看似失去,實則擁有未來無限可能,甚至更為珍惜的心態,正是「失去」所給予我們的積極意義之一。
上述例子的得失畢竟是停留在個人的階段。我們常見到許多人投身義工,無怨無悔地幫助別人,甚至出錢出力地身體力行,積極實踐。就某種角度而言,他們失去賺錢享受的機會、失去部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失去自己培養某些興趣的悠閒時光等等;但是,我相信,他們從化小愛為大愛,化個人之失為眾人之得的舉動中,所獲得的心靈滿足絕非平凡的我所能感受與想像,這種心靈幸福的滿溢,正是「失去」所給予我們的另一積極意義,這也正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積極實踐。
「失去」及其伴隨的感傷給予我們轉換心態,積極面對與珍惜未來的機會,也正因為這樣的刺激,我們才會重新思考擁有的意義。如果過渡沈溺於悲傷的氛圍中,不但無助於我們邁向未來,反而使我們原地踏步,久久不能自拔;如此無非是辜負「失去」所給予我們積極轉化的機會。得失的相對性唯有在不斷體驗的人生中,我們才能發現「失去」所隱含的積極光明面,如此才能累積為珍貴的人生智慧。
失去 -- Mark 的妙作
by Mark
失去
是的, 人生難免會有失去. 譬如說, 這次作文如果我再亂寫的話, 就會失去二十七分. 失去了這區區二十七分如果對我來說沒什麼的話, 那就不算失去. 因為我實力強, 可以從其他地方補過來.
可是如果我其他項目也不強的話, 那這二十七分就是關鍵的少數了. 可能會讓我失去進入理想學校科系的資格. 那就等於失去了我整個人生, 這時我就會很感傷.
但從另一方面看, 考試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 以後的路途還很遙遠. 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平平順順, 如果有人一輩子都很平順, 那他/她就不算經歷了完整的人生.
因為有失去, 所以我們懂得愛. 因為有失去, 我們才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並懂得珍惜. 這就是人生的哲學,學習失去, 學習如何再贏得.
失去
是的, 人生難免會有失去. 譬如說, 這次作文如果我再亂寫的話, 就會失去二十七分. 失去了這區區二十七分如果對我來說沒什麼的話, 那就不算失去. 因為我實力強, 可以從其他地方補過來.
可是如果我其他項目也不強的話, 那這二十七分就是關鍵的少數了. 可能會讓我失去進入理想學校科系的資格. 那就等於失去了我整個人生, 這時我就會很感傷.
但從另一方面看, 考試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 以後的路途還很遙遠. 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平平順順, 如果有人一輩子都很平順, 那他/她就不算經歷了完整的人生.
因為有失去, 所以我們懂得愛. 因為有失去, 我們才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並懂得珍惜. 這就是人生的哲學,學習失去, 學習如何再贏得.
失去 -- by 吉本氏
by 吉本氏
受人之託,寫一篇去年學測的作文,題目叫「失去」。
失去
我們總是在失去,即使靜下來什麼也不做,樹影緩緩移動,杯中的水默默蒸發。一回神,太陽已從某棟大樓的正上方移到對面的山頭。而我們也失去了一些時間了。
時間無情但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台北101大樓裡辛勤的營業員,或是英國皇宮裡悠閒地喝著下午茶的貴族,或正在亞馬遜河流域裡用原始方法捕魚,都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孔子曾經在河邊喟嘆,「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河水是時間的絕佳比喻,它不停地流動,又不可復返。正因如此,我們比較現在和過去,過去和更遠的過去,總會發現自己失去了什麼。
大多時候我們懊悔的不是時間本身,而是我們失去的、錯過的東西。比如說了一句衝動的話,傷了親近的朋友或情人,而使他疏遠離去。偶爾我們欺騙了別人,從此失去信用,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事後我們也許會這麼想,假如可以再來一次,我不會這樣說的,那樣事情或許就可以像沒發生過一般。不過機會未必會重覆出現,而且「我們無法將腳伸入同樣的水裡兩次。」
有時候,我們會感嘆如果當初把握時間努力,也許後來就可以得到更多。常考試的學生對此應深有體會。為人子女,也常在父母病倒後才想起他的偉大,後悔自己當初沒有盡力行孝,而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慨。
緊張的棒球場上,我方一次關鍵的觸擊失敗,因而錯失犧牲打得分的機會。也許是因為球員平時沒有練好觸擊的基本功夫,球迷會責怪球隊平時應加強這方便的訓練,但球員可能在心裡嘀咕說,「運氣真差」。是的,說「運氣」並不可恥,然而通常只有事前充分準備的人才敢理直氣壯得說這兩個字。不過如果因為觸擊失敗,被迫在二好球後採取更積極的戰術,因而擊出打點更多的安打,大家也許又會笑著說,「賽翁失馬,焉知非福」呀。
有時候,我們無法阻止一些事,南亞的大海嘯在幾分鐘內捲走了好幾萬條人命,許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活著的人失去了家產、親人,這是多麼令人不忍的景象呀?這時也許會跪地詢問上帝,為什麼這麼殘忍,讓這種事發生。而體會到生命也不過如巴斯卡所說,是脆弱的蘆葦。
我們的確是脆弱的,在生理上,縱沒有突發的意外疾病,終會失去青春而老去;在心理上,常受慾望的不滿足而感到失落;在精神上,常受貪瞋痴慢愚的捉弄。時間是不復返的,未來是不完全確定的,自然界有時是無常的。這難道是一場必輸的遊戲?我們既不能跟時間拔河,又能努力得到什麼嗎?可以的,我們有意志,有良知,有愛。可以在辛勤求學工作中得到滿足,在休閒中怡養性情。可以在主動付出的愛中得到愛。可以在專一真誠的愛情中享受親密。可以在誠實力行中得到信任,「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可以在道德實踐中得到安定前進的力量。正是這些力量,正是因為這些智慧,讓我們不怕失去,勇於賭注,投入不確定的未來之中。正是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我們才有機會創造我們自己想要創造的生命。
受人之託,寫一篇去年學測的作文,題目叫「失去」。
失去
我們總是在失去,即使靜下來什麼也不做,樹影緩緩移動,杯中的水默默蒸發。一回神,太陽已從某棟大樓的正上方移到對面的山頭。而我們也失去了一些時間了。
時間無情但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台北101大樓裡辛勤的營業員,或是英國皇宮裡悠閒地喝著下午茶的貴族,或正在亞馬遜河流域裡用原始方法捕魚,都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孔子曾經在河邊喟嘆,「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河水是時間的絕佳比喻,它不停地流動,又不可復返。正因如此,我們比較現在和過去,過去和更遠的過去,總會發現自己失去了什麼。
大多時候我們懊悔的不是時間本身,而是我們失去的、錯過的東西。比如說了一句衝動的話,傷了親近的朋友或情人,而使他疏遠離去。偶爾我們欺騙了別人,從此失去信用,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事後我們也許會這麼想,假如可以再來一次,我不會這樣說的,那樣事情或許就可以像沒發生過一般。不過機會未必會重覆出現,而且「我們無法將腳伸入同樣的水裡兩次。」
有時候,我們會感嘆如果當初把握時間努力,也許後來就可以得到更多。常考試的學生對此應深有體會。為人子女,也常在父母病倒後才想起他的偉大,後悔自己當初沒有盡力行孝,而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慨。
緊張的棒球場上,我方一次關鍵的觸擊失敗,因而錯失犧牲打得分的機會。也許是因為球員平時沒有練好觸擊的基本功夫,球迷會責怪球隊平時應加強這方便的訓練,但球員可能在心裡嘀咕說,「運氣真差」。是的,說「運氣」並不可恥,然而通常只有事前充分準備的人才敢理直氣壯得說這兩個字。不過如果因為觸擊失敗,被迫在二好球後採取更積極的戰術,因而擊出打點更多的安打,大家也許又會笑著說,「賽翁失馬,焉知非福」呀。
有時候,我們無法阻止一些事,南亞的大海嘯在幾分鐘內捲走了好幾萬條人命,許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活著的人失去了家產、親人,這是多麼令人不忍的景象呀?這時也許會跪地詢問上帝,為什麼這麼殘忍,讓這種事發生。而體會到生命也不過如巴斯卡所說,是脆弱的蘆葦。
我們的確是脆弱的,在生理上,縱沒有突發的意外疾病,終會失去青春而老去;在心理上,常受慾望的不滿足而感到失落;在精神上,常受貪瞋痴慢愚的捉弄。時間是不復返的,未來是不完全確定的,自然界有時是無常的。這難道是一場必輸的遊戲?我們既不能跟時間拔河,又能努力得到什麼嗎?可以的,我們有意志,有良知,有愛。可以在辛勤求學工作中得到滿足,在休閒中怡養性情。可以在主動付出的愛中得到愛。可以在專一真誠的愛情中享受親密。可以在誠實力行中得到信任,「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可以在道德實踐中得到安定前進的力量。正是這些力量,正是因為這些智慧,讓我們不怕失去,勇於賭注,投入不確定的未來之中。正是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我們才有機會創造我們自己想要創造的生命。
星期四, 2月 10, 2005
擺盪虛實之間---《偷情》
by 夢娜
時間: Wed Feb 9 05:08:14 2005
由德國大導演Mike Nichols執導的《偷情》可說是今年開春以來讓人相當驚喜的一部小品之一。
首先,英文片名就相當引人玩味:到底這個"Closer"是當名詞還是副詞用呢?Closer可以當成「關閉者」來解釋,亦可翻成「再靠近些」,放在不同的英文句構裡,會出現兩種迥然不同的語意,「關閉者」意味著終結,而「再靠近些」則多少予人有些親切的感覺。正是在這種語意的模棱兩可之間,導演將拍片場景鎖定在新舊掩映的大都會倫敦,藉由四個年輕人的情愛追逐,探討了全球化景觀下的虛實交錯、真假難辨,在這看似四平八穩的電影敘事中,「真實」到底在哪裡呢?或者換個方式問,「真實」,存在嗎?
從張愛玲筆下描繪的香港,到班雅明提及的巴黎,「城市」奢華的表象之下,往往跟荒涼的廢墟脣齒相依,當張愛玲震懾於都市櫥窗裡那璀璨商品的同時,香港之戰的爆發,可以讓喧囂的都市瞬間化為陰森的死城,那是〈傾城之戀〉裡的「剩下點斷堵頹垣,失去記憶力的文明人在黃昏中跌跌蹌蹌摸來摸去,像是找著點什麼,其實是什麼都完了。」而場景換到了二十世紀末的倫敦,Mike Nichols的都會愛情,帶來的,又將是什麼樣的末世想像呢?
一切都從「陌生人」(strangers)開始說起吧!
Dan是一個訃聞作家,某一天,在摩頂放踵的倫敦街頭目擊了一場車禍: 來自紐約的脫衣舞孃Alice被行車擦撞在馬路上。Alice性感嫵媚的身材與外貌, 讓Dan不自覺的"come closer",陪同Alice就醫,遂展開了熱戀,而Alice的出現, 也讓Dan有了創作的靈感,寫了一本以Alice為主角的小說;然而,攝影師Anna的與
皮膚科醫師Larry的介入,讓原本單軌的愛情, 成了四人之間交錯複雜的情慾關係,在外遇(欲)不斷,真假交鋒之際,這一段段的欲望模式似乎也隱喻著現代文明與愛情的悲劇:「真實」只存在於當下的須臾之間,當你試圖要去找「真實」、問「真相」的同時,「真實」卻總已經隱遁於虛幻之中,「真實」一如慾望,在虛虛實實中若隱若現,有著流動的本質。
Dan的書寫無關將延續下去的生命,而是化為灰燼的死人;Anna的照片捕抓的總是當下「死去的自己、凝滯凍結的時間」;在網路上, Dan與Larry可以來場性別踰越的虛擬性愛;色相馳騁的酒吧裡,Alice以性與身體作為交易商品,Alice是誰,並不重要。至此,Mike Nichols呈現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匿名性」與「流動性」。網路與城市造就了人際網絡的快速接軌,而這樣看似速食、沒有負擔的人際關係,雖然有著高度的匿名性質(似乎在還沒有弄清楚對方的身家背景、真實姓名,情愛關係早已悄然開展),雖然讓人與人之間那麼的近(closer),卻也在另一個層次上,讓人對這虛實交錯的都市風景、人際互動,感到前所未有的疏離(strangeness)、荒蕪,甚至封閉(closer)。
Dan說: "What's so great about the truth? Try lying for a change---it's the currency of the world." 在《偷情》的嬉笑怒罵之間,Dan似乎隱然提供了觀眾與現代情境「共存共謀」的生存方式,有些滑頭,卻又有著一絲莫可奈何的蒼涼。
時間: Wed Feb 9 05:08:14 2005
由德國大導演Mike Nichols執導的《偷情》可說是今年開春以來讓人相當驚喜的一部小品之一。
首先,英文片名就相當引人玩味:到底這個"Closer"是當名詞還是副詞用呢?Closer可以當成「關閉者」來解釋,亦可翻成「再靠近些」,放在不同的英文句構裡,會出現兩種迥然不同的語意,「關閉者」意味著終結,而「再靠近些」則多少予人有些親切的感覺。正是在這種語意的模棱兩可之間,導演將拍片場景鎖定在新舊掩映的大都會倫敦,藉由四個年輕人的情愛追逐,探討了全球化景觀下的虛實交錯、真假難辨,在這看似四平八穩的電影敘事中,「真實」到底在哪裡呢?或者換個方式問,「真實」,存在嗎?
從張愛玲筆下描繪的香港,到班雅明提及的巴黎,「城市」奢華的表象之下,往往跟荒涼的廢墟脣齒相依,當張愛玲震懾於都市櫥窗裡那璀璨商品的同時,香港之戰的爆發,可以讓喧囂的都市瞬間化為陰森的死城,那是〈傾城之戀〉裡的「剩下點斷堵頹垣,失去記憶力的文明人在黃昏中跌跌蹌蹌摸來摸去,像是找著點什麼,其實是什麼都完了。」而場景換到了二十世紀末的倫敦,Mike Nichols的都會愛情,帶來的,又將是什麼樣的末世想像呢?
一切都從「陌生人」(strangers)開始說起吧!
Dan是一個訃聞作家,某一天,在摩頂放踵的倫敦街頭目擊了一場車禍: 來自紐約的脫衣舞孃Alice被行車擦撞在馬路上。Alice性感嫵媚的身材與外貌, 讓Dan不自覺的"come closer",陪同Alice就醫,遂展開了熱戀,而Alice的出現, 也讓Dan有了創作的靈感,寫了一本以Alice為主角的小說;然而,攝影師Anna的與
皮膚科醫師Larry的介入,讓原本單軌的愛情, 成了四人之間交錯複雜的情慾關係,在外遇(欲)不斷,真假交鋒之際,這一段段的欲望模式似乎也隱喻著現代文明與愛情的悲劇:「真實」只存在於當下的須臾之間,當你試圖要去找「真實」、問「真相」的同時,「真實」卻總已經隱遁於虛幻之中,「真實」一如慾望,在虛虛實實中若隱若現,有著流動的本質。
Dan的書寫無關將延續下去的生命,而是化為灰燼的死人;Anna的照片捕抓的總是當下「死去的自己、凝滯凍結的時間」;在網路上, Dan與Larry可以來場性別踰越的虛擬性愛;色相馳騁的酒吧裡,Alice以性與身體作為交易商品,Alice是誰,並不重要。至此,Mike Nichols呈現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匿名性」與「流動性」。網路與城市造就了人際網絡的快速接軌,而這樣看似速食、沒有負擔的人際關係,雖然有著高度的匿名性質(似乎在還沒有弄清楚對方的身家背景、真實姓名,情愛關係早已悄然開展),雖然讓人與人之間那麼的近(closer),卻也在另一個層次上,讓人對這虛實交錯的都市風景、人際互動,感到前所未有的疏離(strangeness)、荒蕪,甚至封閉(closer)。
Dan說: "What's so great about the truth? Try lying for a change---it's the currency of the world." 在《偷情》的嬉笑怒罵之間,Dan似乎隱然提供了觀眾與現代情境「共存共謀」的生存方式,有些滑頭,卻又有著一絲莫可奈何的蒼涼。
星期五, 2月 04, 2005
閱讀邱妙津
by 夢娜
日期: Wed Feb 2 03:56:22 2005
標題: 閱讀邱妙津
為了二月底結案在即的一個project,最近只要醒著就是躲進K書中心,幾乎 天天與邱妙津的文字和近十年討論其作品相關文獻為伍。就是完全將自己丟 進去她的文字世界,晚上十點步出南陽街,走在冷風颼颼的台北街頭,深沉的夜色彷彿也染上了濃厚的憂鬱色彩。
看了許多相關論文,諸多評論家將《鱷魚手記》中鱷魚最後的引火自焚讀成一種抗拒與失敗,紀大偉更是直言鱷魚的沉默可能是「退縮避戰」的表現。雖然這些論文沒有明說,但隱隱順著某種普世價值與「快樂」原則對邱妙津的作品提出質疑和針貶,而多數論者也有個共識,即手記敘事者「我」必然是因為其同志情慾而成了受創主體,鱷魚橋段的嬉笑詼諧則是對主流社會的反諷等等。
這些機械化學術論文肢解鱷魚的方式實在跟我自己的閱讀經驗有相當大的落差,這種時時刻刻拿「政治--運動」來檢視文學的閱讀模式,也讓我感到膚淺與無趣,好像不斷對邱妙津作品裡的主人翁喊話:「『我們』可以活的那麼積極快樂,為什麼『妳們』(e.g. 敘事者、鱷魚)不行呢?」
我不認為邱妙津筆下的女主角是因為不被認可的愛慾關係而憂鬱,若有,那也只是原因之一,絕對不是創傷的整體面像。
「分離」才是手記裡「我」感到孤絕的來源。成長的洪流讓好友形同陌生人,生命當中曾經出現連結的人事物因時光遷徙終至煙消雲散,然而,當敘事者洞穿了「分離」是人生一連串的必然情結,這個世界仍然以原本面目運轉,於是「我」用加速分離來逃避分離,她躲避水伶,逃離人群,渴望一個「完整」的世界秩序,怕分離,於是乾脆讓自己戴上鬼魅化的面具,拒絕愛欲關係, 以免再度「受傷」與「犯罪」。
另外論者說敘事者複製異性戀殺豬心態,完全認同「男性」藝術家,進而將水伶物化、客體化也真是讓人不解。
手記裡敘事者是提到很多知名男性藝術家如賈曼、惹內等等沒錯,但論者卻甚少著墨吞吞和至柔的關係,還有楚狂與夢生的愛恨情仇。吞吞和至柔的女同志情慾似乎和敘事者與水伶之間建立起一種微妙的鏡像,而「我」、楚狂與夢生的一席談,不但隱含著酷兒結盟的可能,更有著一個「無性別共榮圈」的國度想像,敘事者對性別政治的認識,絕對沒有論者批的那麼無知。
什麼是「複製異性戀殺豬心態」?這種討論已經預設了「異性戀」為一個論述的基本情感結構,如果說異性戀也是性別建構下的產物之一,那麼同性戀、異性戀孰先孰後,誰在「複製」誰,恐怕都還有許多辯証的空間。
其次,敘事者將水伶物化也是事實,但關於水伶對敘事者的物化,論者絕口不提。手記後半部,當敘事者向水伶示好,企圖挽回兩人之間傷逝的愛情時,水伶已將「過去的」的敘事者「保存」在回憶背景之中,求「我」別來「打碎」那個水伶視為珍寶的形象,兩個人於是在宿舍痛哭,那是一種不可被輕易閱讀的悲劇,那「人與人之間的錯待」。
閱讀邱妙津,心情是沉重的。不敢說她是什麼了不得的作家,走的太早,她還來不及繼續說那「關於人類的恐懼」。但她卻用了年輕的生命來提出了一種憂鬱書寫的可能,那是《時時刻刻》裡吳爾芙說的「生死的對照」,因為有人死亡,讓生命更有意義,因為有著漆黑的寂靜台大校園,方才襯托出羅斯福路上的人聲鼎沸。
日期: Wed Feb 2 03:56:22 2005
標題: 閱讀邱妙津
為了二月底結案在即的一個project,最近只要醒著就是躲進K書中心,幾乎 天天與邱妙津的文字和近十年討論其作品相關文獻為伍。就是完全將自己丟 進去她的文字世界,晚上十點步出南陽街,走在冷風颼颼的台北街頭,深沉的夜色彷彿也染上了濃厚的憂鬱色彩。
看了許多相關論文,諸多評論家將《鱷魚手記》中鱷魚最後的引火自焚讀成一種抗拒與失敗,紀大偉更是直言鱷魚的沉默可能是「退縮避戰」的表現。雖然這些論文沒有明說,但隱隱順著某種普世價值與「快樂」原則對邱妙津的作品提出質疑和針貶,而多數論者也有個共識,即手記敘事者「我」必然是因為其同志情慾而成了受創主體,鱷魚橋段的嬉笑詼諧則是對主流社會的反諷等等。
這些機械化學術論文肢解鱷魚的方式實在跟我自己的閱讀經驗有相當大的落差,這種時時刻刻拿「政治--運動」來檢視文學的閱讀模式,也讓我感到膚淺與無趣,好像不斷對邱妙津作品裡的主人翁喊話:「『我們』可以活的那麼積極快樂,為什麼『妳們』(e.g. 敘事者、鱷魚)不行呢?」
我不認為邱妙津筆下的女主角是因為不被認可的愛慾關係而憂鬱,若有,那也只是原因之一,絕對不是創傷的整體面像。
「分離」才是手記裡「我」感到孤絕的來源。成長的洪流讓好友形同陌生人,生命當中曾經出現連結的人事物因時光遷徙終至煙消雲散,然而,當敘事者洞穿了「分離」是人生一連串的必然情結,這個世界仍然以原本面目運轉,於是「我」用加速分離來逃避分離,她躲避水伶,逃離人群,渴望一個「完整」的世界秩序,怕分離,於是乾脆讓自己戴上鬼魅化的面具,拒絕愛欲關係, 以免再度「受傷」與「犯罪」。
另外論者說敘事者複製異性戀殺豬心態,完全認同「男性」藝術家,進而將水伶物化、客體化也真是讓人不解。
手記裡敘事者是提到很多知名男性藝術家如賈曼、惹內等等沒錯,但論者卻甚少著墨吞吞和至柔的關係,還有楚狂與夢生的愛恨情仇。吞吞和至柔的女同志情慾似乎和敘事者與水伶之間建立起一種微妙的鏡像,而「我」、楚狂與夢生的一席談,不但隱含著酷兒結盟的可能,更有著一個「無性別共榮圈」的國度想像,敘事者對性別政治的認識,絕對沒有論者批的那麼無知。
什麼是「複製異性戀殺豬心態」?這種討論已經預設了「異性戀」為一個論述的基本情感結構,如果說異性戀也是性別建構下的產物之一,那麼同性戀、異性戀孰先孰後,誰在「複製」誰,恐怕都還有許多辯証的空間。
其次,敘事者將水伶物化也是事實,但關於水伶對敘事者的物化,論者絕口不提。手記後半部,當敘事者向水伶示好,企圖挽回兩人之間傷逝的愛情時,水伶已將「過去的」的敘事者「保存」在回憶背景之中,求「我」別來「打碎」那個水伶視為珍寶的形象,兩個人於是在宿舍痛哭,那是一種不可被輕易閱讀的悲劇,那「人與人之間的錯待」。
閱讀邱妙津,心情是沉重的。不敢說她是什麼了不得的作家,走的太早,她還來不及繼續說那「關於人類的恐懼」。但她卻用了年輕的生命來提出了一種憂鬱書寫的可能,那是《時時刻刻》裡吳爾芙說的「生死的對照」,因為有人死亡,讓生命更有意義,因為有著漆黑的寂靜台大校園,方才襯托出羅斯福路上的人聲鼎沸。
星期四, 2月 03, 2005
打破紅牆出牆去
by 栗子鼠
初春時分,厚雪剛剛銷融,漸漸退去的銀白世界。
紫禁城裡,高高的紅牆,卻能擋住漫流而進的春色。她今年剛進宮身為答應,等著一個怪叔叔翻她牌子,好讓她晉升為貴人,六宮裡算計不完的心機和無數姣好的面孔,壓的她喘不過氣來。春色可以年復一年的到來,但她的青春一但流逝,便不再回來。
長長的迴廊,悠悠的小徑,曲折而蜿蜒的心事。雪白的皓腕拉著風箏線,不能自由的現在,只有讓自己寄託於無垠廣袤的晴空。她一邊拉著風箏,想要順風而去,自己不覺也愈走愈遠,卻把另一個也在拉風箏,約莫二十來歲的女子撞個滿懷。
看她的服飾裝扮,是個貴人,清麗的臉上卻缺乏血色,攀談之下,才知對方是比自己早前兩期選進來的。她們很快的結為莫逆,卻又免不了互相猜忌。
對方讓自己想起在戰亂裡失散多年的姐姐,小時後聽母親說,那個姐姐後來也被送進宮裡。她不敢和她相認,因為以後她們或許必須互相競爭,只為了陪一個從未見面的男人睡覺,因此對剛認識的人要有「小心!匪諜就在妳身邊」的警戒。
就算跟那老男人睡過以後,事情也還沒完,她們最好再懷上那個陌生歐吉桑的孩子,而且最好也是個男的,就算這樣,地位也不算穩固,因為可能自己犯了一點小錯,會被迫和自己的孩子分開。而她這個眼前交心的莫逆,是不是也有可能對她放冷箭,儘管她可能是自己的姐姐。
為了以後和那個陌生老男人睡覺,她要如履薄冰,睡過以後,更要如履薄冰。
她沒有自己的愛情,如果老男人哪一天不愛她了,她也不能去愛上別的男人,也不能像現在那樣去買電動按摩棒,只能獨守空閨,受盡那些太監奴才的臉色。
打從進宮的那天起,高高的紅牆裡,鎖住的不僅是她戀慕的愛情,而且是青春,是渴望自由的心。像她這樣遭遇的,又何只她一人?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中,發生類似的故事早已不勝枚舉。
現代的女人們啊,看了以上的真實故事後,是不是才發覺妳們多幸福,可以自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GUCCI,LV,CHANEL……,可以未婚生子,可以畜養不同功能的男朋友,種馬型的、知識型的、闊大少爺型的、貧窮貴公子型的,可以一方面把金城武踩在腳下,一方面跟吳宗憲甜言蜜語。
可是諸位女性啊,千萬別有了今天的待遇卻懷著古人的頭腦,光鮮流行的套裝下卻穿著清朝時的內衣,什麼要找一個比自己賺多很多的老公啊!要找一個能力比自己強很多的老公啊!或是為了一個男人的背叛而哭哭啼啼!像這樣的想法,小弟以為妳們都該進紫禁城,因為妳們的頭腦還活在紫禁城的紅牆裡,而那個時代,早就過去了。
妳們可以開飛機,當總統、做大員外,或是宗教領袖,妳們沒有皇帝,自己就是皇帝,從今天起,一起手牽手紅杏出牆,一起打破紫禁城的紅牆吧。
初春時分,厚雪剛剛銷融,漸漸退去的銀白世界。
紫禁城裡,高高的紅牆,卻能擋住漫流而進的春色。她今年剛進宮身為答應,等著一個怪叔叔翻她牌子,好讓她晉升為貴人,六宮裡算計不完的心機和無數姣好的面孔,壓的她喘不過氣來。春色可以年復一年的到來,但她的青春一但流逝,便不再回來。
長長的迴廊,悠悠的小徑,曲折而蜿蜒的心事。雪白的皓腕拉著風箏線,不能自由的現在,只有讓自己寄託於無垠廣袤的晴空。她一邊拉著風箏,想要順風而去,自己不覺也愈走愈遠,卻把另一個也在拉風箏,約莫二十來歲的女子撞個滿懷。
看她的服飾裝扮,是個貴人,清麗的臉上卻缺乏血色,攀談之下,才知對方是比自己早前兩期選進來的。她們很快的結為莫逆,卻又免不了互相猜忌。
對方讓自己想起在戰亂裡失散多年的姐姐,小時後聽母親說,那個姐姐後來也被送進宮裡。她不敢和她相認,因為以後她們或許必須互相競爭,只為了陪一個從未見面的男人睡覺,因此對剛認識的人要有「小心!匪諜就在妳身邊」的警戒。
就算跟那老男人睡過以後,事情也還沒完,她們最好再懷上那個陌生歐吉桑的孩子,而且最好也是個男的,就算這樣,地位也不算穩固,因為可能自己犯了一點小錯,會被迫和自己的孩子分開。而她這個眼前交心的莫逆,是不是也有可能對她放冷箭,儘管她可能是自己的姐姐。
為了以後和那個陌生老男人睡覺,她要如履薄冰,睡過以後,更要如履薄冰。
她沒有自己的愛情,如果老男人哪一天不愛她了,她也不能去愛上別的男人,也不能像現在那樣去買電動按摩棒,只能獨守空閨,受盡那些太監奴才的臉色。
打從進宮的那天起,高高的紅牆裡,鎖住的不僅是她戀慕的愛情,而且是青春,是渴望自由的心。像她這樣遭遇的,又何只她一人?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中,發生類似的故事早已不勝枚舉。
現代的女人們啊,看了以上的真實故事後,是不是才發覺妳們多幸福,可以自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GUCCI,LV,CHANEL……,可以未婚生子,可以畜養不同功能的男朋友,種馬型的、知識型的、闊大少爺型的、貧窮貴公子型的,可以一方面把金城武踩在腳下,一方面跟吳宗憲甜言蜜語。
可是諸位女性啊,千萬別有了今天的待遇卻懷著古人的頭腦,光鮮流行的套裝下卻穿著清朝時的內衣,什麼要找一個比自己賺多很多的老公啊!要找一個能力比自己強很多的老公啊!或是為了一個男人的背叛而哭哭啼啼!像這樣的想法,小弟以為妳們都該進紫禁城,因為妳們的頭腦還活在紫禁城的紅牆裡,而那個時代,早就過去了。
妳們可以開飛機,當總統、做大員外,或是宗教領袖,妳們沒有皇帝,自己就是皇帝,從今天起,一起手牽手紅杏出牆,一起打破紫禁城的紅牆吧。
星期三, 2月 02, 2005
星期二, 2月 01, 2005
【元人內家功夫】長篇小說的「有影無蹤」心法
saintseiya3
發信人: saintseiya3 (挑釁的元人) 看板: Book
標 題: 【元人內家功夫】長篇小說的「有影無蹤」心法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Thu Jan 20 23:14:26 2005)
轉信站: Maxwell
最近討論武俠小說中備受爭議的一部作品,叫做《英雄志》的,討論串中爆出一個名詞,叫做「機關學派」。據討論串裡描述,這個學派的人專門在研究「如何佈局讓讀者讀小說手不釋卷」,簡單一句話,我引用古龍的話來講:
「我手邊如果有十八本金庸小說,只看十七本半絕對睡不著覺。」
就是這麼厲害的東西,有人叫它做「機關學派」。
而我的講法,是延用大陸《今古傳奇.武俠版》編輯傳授我的,叫做「有影無蹤」心法。
當時我們在玩小綠人,我問道:「小說有什麼技巧可言嗎?」
他很乾脆地回答:「要有影(立得住),要無蹤(讓人追)。」
這是我所謂的「有影無蹤」心法。
有影者,情理之內,能自圓其說讀者才看得下去。
無蹤者,引人追看,每次故意留一點伏筆讓讀者滿懷希望。
如此以來,會得到以下的效果:
品客一口口,片刻不離手;Once you pop, you can never stop
但是對我來說,我喜歡密刀細剁、快刀利索,因此「機關學派」的做法跟我是完全背道而馳。我的創作最高指導原則,乃是:
整齊俐落,段段情濃。
因此我一直都很看不爽「有影無蹤」的鉅篇武俠小說,總是嫌棄人家囉嗦,反而歐美等國對於書籍的製作和撰寫方式是比較適合我--你有種就看一本書一千頁!十本書一百頁不是漢子!
臺灣人之喜愛「乾杯」,於我而言是表現在這個層面。
也因此每次講武俠小說講到很煩了,我就會跑到推理人家裡去吃蛋塔&喝奶茶,偶爾偷個情其實滿過癮的,但是你在離婚之後就失去這種樂趣了。
所以我說呢,你要把小說弄到「有影無蹤」這麼費事,還不如效法倪匡,直接當它是洋芋片!一口一片保證吃個沒完,現在我可不敢保證還有人這麼勇猛頑強,敢爆肝熬夜狂看金庸小說了。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純粹的看法。
非常個人,絕對純粹----的看法。
發信人: saintseiya3 (挑釁的元人) 看板: Book
標 題: 【元人內家功夫】長篇小說的「有影無蹤」心法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Thu Jan 20 23:14:26 2005)
轉信站: Maxwell
最近討論武俠小說中備受爭議的一部作品,叫做《英雄志》的,討論串中爆出一個名詞,叫做「機關學派」。據討論串裡描述,這個學派的人專門在研究「如何佈局讓讀者讀小說手不釋卷」,簡單一句話,我引用古龍的話來講:
「我手邊如果有十八本金庸小說,只看十七本半絕對睡不著覺。」
就是這麼厲害的東西,有人叫它做「機關學派」。
而我的講法,是延用大陸《今古傳奇.武俠版》編輯傳授我的,叫做「有影無蹤」心法。
當時我們在玩小綠人,我問道:「小說有什麼技巧可言嗎?」
他很乾脆地回答:「要有影(立得住),要無蹤(讓人追)。」
這是我所謂的「有影無蹤」心法。
有影者,情理之內,能自圓其說讀者才看得下去。
無蹤者,引人追看,每次故意留一點伏筆讓讀者滿懷希望。
如此以來,會得到以下的效果:
品客一口口,片刻不離手;Once you pop, you can never stop
但是對我來說,我喜歡密刀細剁、快刀利索,因此「機關學派」的做法跟我是完全背道而馳。我的創作最高指導原則,乃是:
整齊俐落,段段情濃。
因此我一直都很看不爽「有影無蹤」的鉅篇武俠小說,總是嫌棄人家囉嗦,反而歐美等國對於書籍的製作和撰寫方式是比較適合我--你有種就看一本書一千頁!十本書一百頁不是漢子!
臺灣人之喜愛「乾杯」,於我而言是表現在這個層面。
也因此每次講武俠小說講到很煩了,我就會跑到推理人家裡去吃蛋塔&喝奶茶,偶爾偷個情其實滿過癮的,但是你在離婚之後就失去這種樂趣了。
所以我說呢,你要把小說弄到「有影無蹤」這麼費事,還不如效法倪匡,直接當它是洋芋片!一口一片保證吃個沒完,現在我可不敢保證還有人這麼勇猛頑強,敢爆肝熬夜狂看金庸小說了。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純粹的看法。
非常個人,絕對純粹----的看法。
談彩色漫畫乃至《丁丁歷險記》
saintseiya3
發信人: saintseiya3 (挑釁的元人) 看板: Book
標 題: 談彩色漫畫乃至《丁丁歷險記》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Sun Dec 26 22:56:32 2004)
轉信站: Maxwell
我始終相信,好書是不會寂寞的。但是我更相信,好書要配合好的製作,才可以活出自己,在巿場中得到生機。
先講一個奇幻小說的例子,菊地秀行《吸血鬼獵人D》系列作品曾經引進過臺灣一次,據說賣得不好;但是奇幻基地二度引進之時,從原著封面、固定翻譯、譯文添加詳細註釋還有書末的用語對照表,都可以看出版社是真的用心,所以書也賣得嚇嚇叫。
反而同一作者的「魔界都巿」系列,光看封面就知道是隨便弄弄,翻譯也普普而已,出版社之偏愛傾向實在很明顯,青白眼直接影響銷量。
再來講回漫畫。我發現在日本動漫畫的強力促銷下,他國(包括本土)漫畫想要爭取讀者都是真難。但是日本漫畫有一個地方過不去:他們不搞彩色版,多以黑白連環圖呈現。日本漫畫要講全彩,不是沒有,但是非常少,所以港漫的製作方式在這方面反而可以吃得開。
我為了讓自己家的小朋友不要太快給外國人拉走,都會花資本購買中文漫畫給她看,買最多的是敖幼祥的,從《漫畫中國成語》開始,到《烏龍院》精彩大長篇,到《龜兔賽跑》兩本推論到《快樂營》幾乎無一不買。
然而我發現一個現象,孩子在辨識一本漫畫時,她在意的不是漫畫是誰畫的,畫什麼,而是「有沒有彩色」!同樣敖幼祥的漫畫,《烏龍院》《龜兔賽跑》就可以讓她手不釋卷,《快樂營》就顯得興趣缺缺,只因為黑白/彩色的差別。
這點讓我不禁想:「呀,臺灣漫畫還是有生路的,只是要多用點心,多費些功夫。」真金那怕火來熬,書好總是差不了,從前我在講「言賣」的時候,最得意的就是講商務印書館的「文學加分」(文學plus)書系了,全彩精印的文學書,送禮自用兩相宜呀!
而今商務又引進了全套《丁丁歷險記》,讓我更手癢。今天用書卡買了一本《藍蓮花》,小朋友竟說「我看過了!」好傢伙,每天盯著電視還是有點收獲的嘛!(其實我買《丁丁歷險記》大概有80%是因為自己想看)
講到丁丁,又想到出版分級制。人說「飛砂走石分級拳」,就好像電影「功夫」裡頭那兩個琴魔殺手,端的是「一曲人斷腸」啊!還沒彈幾個小節,各大出版商、出租店已經死成一片了。面對臺灣奇怪的司法制度,恐怕還是只有包租公(楊過)的太極拳才有辦法應付啊!就我個人觀點,分級制對我影響不大,第一個我滿十八歲,他們禁不到我;第二個我肯花錢讓小朋友看漫畫,而且我親自挑漫畫!所以還是禁不到我(和我家小朋友)
但是話說回來,肯陪小朋友一起看漫畫的大人究竟有多少呢?大部份都還是視漫畫如鬼神,每見到必禁絕,開口又叫你「去讀書!」的人居多吧。願意花錢買漫畫栽培小朋友的人自是更少了,所以「飛砂走石分級拳」才會那麼殺,這也是臺灣人的習慣使然。
發信人: saintseiya3 (挑釁的元人) 看板: Book
標 題: 談彩色漫畫乃至《丁丁歷險記》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Sun Dec 26 22:56:32 2004)
轉信站: Maxwell
我始終相信,好書是不會寂寞的。但是我更相信,好書要配合好的製作,才可以活出自己,在巿場中得到生機。
先講一個奇幻小說的例子,菊地秀行《吸血鬼獵人D》系列作品曾經引進過臺灣一次,據說賣得不好;但是奇幻基地二度引進之時,從原著封面、固定翻譯、譯文添加詳細註釋還有書末的用語對照表,都可以看出版社是真的用心,所以書也賣得嚇嚇叫。
反而同一作者的「魔界都巿」系列,光看封面就知道是隨便弄弄,翻譯也普普而已,出版社之偏愛傾向實在很明顯,青白眼直接影響銷量。
再來講回漫畫。我發現在日本動漫畫的強力促銷下,他國(包括本土)漫畫想要爭取讀者都是真難。但是日本漫畫有一個地方過不去:他們不搞彩色版,多以黑白連環圖呈現。日本漫畫要講全彩,不是沒有,但是非常少,所以港漫的製作方式在這方面反而可以吃得開。
我為了讓自己家的小朋友不要太快給外國人拉走,都會花資本購買中文漫畫給她看,買最多的是敖幼祥的,從《漫畫中國成語》開始,到《烏龍院》精彩大長篇,到《龜兔賽跑》兩本推論到《快樂營》幾乎無一不買。
然而我發現一個現象,孩子在辨識一本漫畫時,她在意的不是漫畫是誰畫的,畫什麼,而是「有沒有彩色」!同樣敖幼祥的漫畫,《烏龍院》《龜兔賽跑》就可以讓她手不釋卷,《快樂營》就顯得興趣缺缺,只因為黑白/彩色的差別。
這點讓我不禁想:「呀,臺灣漫畫還是有生路的,只是要多用點心,多費些功夫。」真金那怕火來熬,書好總是差不了,從前我在講「言賣」的時候,最得意的就是講商務印書館的「文學加分」(文學plus)書系了,全彩精印的文學書,送禮自用兩相宜呀!
而今商務又引進了全套《丁丁歷險記》,讓我更手癢。今天用書卡買了一本《藍蓮花》,小朋友竟說「我看過了!」好傢伙,每天盯著電視還是有點收獲的嘛!(其實我買《丁丁歷險記》大概有80%是因為自己想看)
講到丁丁,又想到出版分級制。人說「飛砂走石分級拳」,就好像電影「功夫」裡頭那兩個琴魔殺手,端的是「一曲人斷腸」啊!還沒彈幾個小節,各大出版商、出租店已經死成一片了。面對臺灣奇怪的司法制度,恐怕還是只有包租公(楊過)的太極拳才有辦法應付啊!就我個人觀點,分級制對我影響不大,第一個我滿十八歲,他們禁不到我;第二個我肯花錢讓小朋友看漫畫,而且我親自挑漫畫!所以還是禁不到我(和我家小朋友)
但是話說回來,肯陪小朋友一起看漫畫的大人究竟有多少呢?大部份都還是視漫畫如鬼神,每見到必禁絕,開口又叫你「去讀書!」的人居多吧。願意花錢買漫畫栽培小朋友的人自是更少了,所以「飛砂走石分級拳」才會那麼殺,這也是臺灣人的習慣使然。
小說的咀嚼與吸吮
saintseiya3
發信人: saintseiya3 (挑釁的元人) 看板: Book
標 題: 小說的咀嚼與吸吮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Thu Dec 23 23:04:31 2004)
轉信站: Maxwell
基本上,閱讀原文小說屬於一種「硬食」的行為,應該是需要咀嚼的(而且常常會崩掉牙),但是你如果調理得當,就可以把柳丁打成汁、魚肉攪成漿,由此達到一種「好消化、好吸收」的,近似吸吮的效果。好比我之前在看的Gone with The Wind,現在在看的The Godfather,都是成功的案例。
我用的方法是古往今來第一笨方法,但也是第一好用的方法,秘訣無他,多看而已。在看這兩本書之前,我分別都看過了電影以及中譯本(Gone with The Wind電影有四小時之久,中文版厚逾一千五百頁,原文也有一零二四頁的腰身;The Godfather比較輕鬆一些,只有「三集」電影,合起來約六小時多而已,中譯本也不過四百多頁,而且比較男性取向)。
用這種笨方法有什麼好處呢?老實說沒有多大好處,唯一一個很「爽」的地方就是:我用我自己喜歡的方式學英文,誰也管不著我。而且在閱讀原著時,那種心領神會的感覺,真如醍醐灌頂,那是你純粹「咀嚼」中譯本所無法感受的。
好比說吧,看中譯本Gone with The Wind我只覺得Scarlett很討厭,很霸氣,可是看了英文版我才發現,她其實是外強中乾;她從少女時的嗲聲嬌氣,到成年時的巿儈近利,和Rhett Butler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和Melaine形成另外一個有趣的對比。
Rhett Butler永遠都是那麼瀟灑不羈,但是他卻始終無法得到完整的,Scarlett的愛,他永遠都輸給那個文弱金髮,像小孩子一樣長不大的Ashley,他所擁有的權勢地位、對Scarlett所用的心機,無形中都陷落成為一種Tragic Irony。
從這個觀點來看Melaine,反而她是全書中唯一的強者。不管時代怎麼改變,是南方執政還北方執政,她始終都是那個溫柔婉約的Melaine,一個好妻子、好媽媽,甚至是Scarlett的好姐妹。她的形象,我只能用「聖母瑪麗亞」「觀世音菩薩」下去形容,你無法想像一個弱不禁風的枯瘦身軀裡會藏著這麼寬廣無邊的無私大愛,Margaret Mitchell實在太強了!難怪這部書會這麼經典,因為它裡頭每個主角都好有個性,都活出自己。
再來談到The Godfather,我邊看書邊回想電影情節,覺得Puzo對於Michael Corleone的個性舖陳真是精彩,生具婦人孺子之相的Michael,被認為是家族之中最娘的一個sissy,只有他自家人(尤其是大哥和父親)知道這個幼子是真正的狠角色,黑幫事業本該由他繼承。
書中講到Michael精神亢奮之時,"Michael felt that strange delicious chill filling his body." 這是一個很傳神的描寫,就好像我們忽然間打了一個冷戰,你不知道是為什麼,但覺得一陣興奮。看中文版時我完全沒注意到,是由電影啟蒙,然後回頭看原文,才知道作者功力深厚。
另外一個我要搜尋的經典名句是「復仇的果實在涼了以後滋味最美」,這是很讚的經典名句,但好像在書滿後面的地方,要再找找。
發信人: saintseiya3 (挑釁的元人) 看板: Book
標 題: 小說的咀嚼與吸吮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Thu Dec 23 23:04:31 2004)
轉信站: Maxwell
基本上,閱讀原文小說屬於一種「硬食」的行為,應該是需要咀嚼的(而且常常會崩掉牙),但是你如果調理得當,就可以把柳丁打成汁、魚肉攪成漿,由此達到一種「好消化、好吸收」的,近似吸吮的效果。好比我之前在看的Gone with The Wind,現在在看的The Godfather,都是成功的案例。
我用的方法是古往今來第一笨方法,但也是第一好用的方法,秘訣無他,多看而已。在看這兩本書之前,我分別都看過了電影以及中譯本(Gone with The Wind電影有四小時之久,中文版厚逾一千五百頁,原文也有一零二四頁的腰身;The Godfather比較輕鬆一些,只有「三集」電影,合起來約六小時多而已,中譯本也不過四百多頁,而且比較男性取向)。
用這種笨方法有什麼好處呢?老實說沒有多大好處,唯一一個很「爽」的地方就是:我用我自己喜歡的方式學英文,誰也管不著我。而且在閱讀原著時,那種心領神會的感覺,真如醍醐灌頂,那是你純粹「咀嚼」中譯本所無法感受的。
好比說吧,看中譯本Gone with The Wind我只覺得Scarlett很討厭,很霸氣,可是看了英文版我才發現,她其實是外強中乾;她從少女時的嗲聲嬌氣,到成年時的巿儈近利,和Rhett Butler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和Melaine形成另外一個有趣的對比。
Rhett Butler永遠都是那麼瀟灑不羈,但是他卻始終無法得到完整的,Scarlett的愛,他永遠都輸給那個文弱金髮,像小孩子一樣長不大的Ashley,他所擁有的權勢地位、對Scarlett所用的心機,無形中都陷落成為一種Tragic Irony。
從這個觀點來看Melaine,反而她是全書中唯一的強者。不管時代怎麼改變,是南方執政還北方執政,她始終都是那個溫柔婉約的Melaine,一個好妻子、好媽媽,甚至是Scarlett的好姐妹。她的形象,我只能用「聖母瑪麗亞」「觀世音菩薩」下去形容,你無法想像一個弱不禁風的枯瘦身軀裡會藏著這麼寬廣無邊的無私大愛,Margaret Mitchell實在太強了!難怪這部書會這麼經典,因為它裡頭每個主角都好有個性,都活出自己。
再來談到The Godfather,我邊看書邊回想電影情節,覺得Puzo對於Michael Corleone的個性舖陳真是精彩,生具婦人孺子之相的Michael,被認為是家族之中最娘的一個sissy,只有他自家人(尤其是大哥和父親)知道這個幼子是真正的狠角色,黑幫事業本該由他繼承。
書中講到Michael精神亢奮之時,"Michael felt that strange delicious chill filling his body." 這是一個很傳神的描寫,就好像我們忽然間打了一個冷戰,你不知道是為什麼,但覺得一陣興奮。看中文版時我完全沒注意到,是由電影啟蒙,然後回頭看原文,才知道作者功力深厚。
另外一個我要搜尋的經典名句是「復仇的果實在涼了以後滋味最美」,這是很讚的經典名句,但好像在書滿後面的地方,要再找找。
訂閱:
文章 (Atom)